换机后准备的本地应用

最近新购入了一台机器,发现新设置一个机器的体验非常的自然。现在在线服务已经可以完成很多工作,但是依然有很多服务和应用必须在本地处理安装。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了我需要在本地安装的基础应用

最近新购入了一台 M1 版本的 Macbook Air,使用体验非常优秀,新设置一个机器的体验也非常的自然。感谢云服务,目前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完全线上的服务完成,比如通过 Overleaf 或者 Google Docs 来完成文档编写和协同,就连炼丹都可以在线编辑代码(Jupyter Notebook)或者在线监控结果(wandb.ai),换机的代价相比于 10 年前已经有本质的减少了。

不过还是有很多服务和应用必须在本地处理,这些服务通常是利用本地的高性能带来更好的体验,或者是云服务必须的入口应用。现在记录一下,看看再过 10 年会发生什么。

  • 入口类

    • iCloud 云盘:苹果设备会自带。PC 设备还需要这个应用,来保证文档在所有的设备间同步。

    • LastPass:密码管理器,每个设备都会装,如果只有苹果设备可以用苹果自己的密码管理器。

    • Chrome:Safari 其实已经足够好用,而且在 MacOS 上优化更佳,特别是在内存方面很有优势,而且还可以支持在 B 站上播放在线的 HDR 视频。不过,Chrome 提供了完美的多平台同步和几乎相同的使用体验,在内存充足的环境下还有非常多的细节提升使用体验(M1 系列的苹果设备内存相当局促),还有完全同步的拓展应用。

  • 工具类

    • PyCharm:最喜欢的 IDE,大规模长时间工作完全离不开,静态索引非常好用,设置可以云同步,只需要单独设置一下服务器的远程解释器地址。因为底层是基于 Java 环境实现的,所以多平台使用体验基本相同,非常棒。

    • Visual Studio Code:超棒的编辑器,跨平台,每种语言都有非常好的插件支持,再配上几个个人常用的插件,非常顺手。

    • Github Desktop:虽然通过 cli 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,但是我必须夸一下 Github Desktop,提供了非常清晰而且便捷的服务支持,如果允许的话肯定会装。基于 electron 构建,多平台使用体验基本相同。同时在 Windows 上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命令行环境。

    • Mark Text:个人常用的写作工具,可以提供一个简洁的打字机模式,跨平台体验完全相同。

    • 终端配置相关:比如常用的私钥公钥对、ssh config、zshrc 等,一般通过 iCloud 云盘共享(私钥默认会加 passphrase)。

  • 其他

    • 微信:提供桌面输入和备份功能,特别是备份功能比较重要。

    • 飞书:组内用的类似 Slack 的协同软件,是国内同类型产品中功能设计最像是办公软件的那一个。

    • Office 全家桶:搭配在线的 Office 365 完成对 Office 相关文档的处理(有一些文档必须使用 Office 相关的格式),不过在不同系统下体验差别还比较大,Windows 系统下显著好用。

以上基本就是每次拿到新机器都会重新下载的桌面应用,配合线上网页端的服务,基本可以完成全部的工作,在绝大多数场景下跨系统的体验非常相同。不过,快捷键方面略有不同,我有一支支持更换左下区按键布局的蓝牙键盘,可以解决掉一部分快捷键问题。对于娱乐游戏方面,我在苹果环境下基本不玩游戏(也没啥可玩的,手游基本不玩),基本只能在 Bilibili 上看看视频,属实是非常 Windows 独占的场景了。